首页
> 学习园地 > 路桥文史

诗画·十里长街 ǀ 妙智寺

发布时间:2023-01-03 11:15 来源:区政协 浏览次数:

标注:妙智寺 陈三敢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王十朋·宋

问讯开山始,于今二百年。

径幽微见竹,社废尚遗莲。

观颂思元老,游庵忆旧禅。

匆匆一宿客,未尽涤尘缘。


        妙智寺

   妙智寺位于路桥街廿五间旁。建于宋建隆元年(960)。

   20世纪50年代寺院移用于办机械厂,机械厂停办后,又改为单位、民居之用。现存有妙智街。


   陆佃《妙智寺记》 

  《赤城志卷第二十八·寺院·黄岩》载:“妙智院在县东南三十里,旧号灵感观音,建隆元年(960)僧南慧建。初,慧自蜀舆观音像至此。少憩,且舁行不动,少顷彩云绚霞环匝纷拥,且现其相焉,阖境尊异,遂留慧营殿,其后如吉继主之。有王羲之墨池、内照庵、涤虑轩。”

 《赤城志》在“妙智寺”中还记载陆农师佃《妙智寺记》:

  佛出西方(天),不知几千万里,其书之契理会道,与中国圣人之言一。又其神灵之寓光影著见,若今峨眉、天台,感触之异,非独中州之人闻而趋之,虽西域其徒亦累译而至也,与道家之说蓬莱、方丈乃在烟海渺茫荒忽不考之外异矣。黄岩远邑也,以邻天台,其俗无贵贱大抵向佛,虽屠羊、履狶、牛医、马走、浆奴、酒保、洴僻之家,亦望佛刹辄式遇(或迎)其象且拜也。以故学佛之徒,饰宫字为庄严,则吝者施财,惰者输力,伛者献涂,眇者效隼,聋者与之磨砻,而土木之功,苍璜赭垩之饰,殆无遗巧。然其最佳曰妙智寺,盖建隆中僧南慧之所造,迨今百年,继者非一,而卒成者,如吉也。余闻之也,夫所谓妙智者,佛之所知是也。疏观泛救,无适而非,真可得而不可求,可知而不可授,虽母欲以与季不能也盖智难口传,妙须心解,如此今以名其寺,如吉与其徒,托而居之矣,当知是也。彼世之人舍是弗图,而逐逐于外,以事庄严,则虽缔以金银,络以珠玉,譬犹蜃嘘成楼,半出霄汉,其彩五色,终非实相。如吉善住持,置田数百亩,延十方众以为无穷永久之赖,邑人多之。而余兄尝宰是邑,言其善,故与为记,因附以所闻,使刻诸石焉。

 

《妙智寺记》后还记载两首诗。赵抃《题内照庵》:

山老旁庵名内照,掩扉默坐徒观妙。

欲知毕竟事如何,无量寿光逾两曜。

 

岑象求《题涤虑轩》:

圣人重洗心,君子贵浴德。

清心是道场,金仙有遗则。

人言我虑不须涤,我谓几人能涤得。

以此息万缘,以此消六贼。

君不见,

水观月观成道人,尽向此门生妙识。

 

   王十朋夜宿妙智院

王十朋,乐清人,生活在南宋高宗及孝宗期间,少年时曾在花坞(今属温岭)读书,并教赵氏子弟功课,后来又在家乡梅溪建立书院,开课授徒。南宋时杭州是都城,王十朋北上赴考,或沿途访朋问友,必定要经过螺洋。他与螺洋大族余氏兄弟(余谐、余璧、余如晦)相交深厚,有诗《送别黄岩余靖轩谐 余星璧 余子闲如晦 三友》。

但王十朋考试总是名落孙山,原因是他对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不满,写文章抨击时政,当然不会被录取。王十朋却不改初衷。直到秦桧死后两年,即绍兴二十七年(1157)王十朋再去应试,宋高宗亲擢他进士第一,也就是中了状元,此时他已经四十六岁。

绍兴三十一年(1161)春,王十朋调入大宗丞,主管台州崇道观。为此,王十朋走遍台州重要寺观。一天,王十朋应余氏兄弟邀请,来到路桥妙智院。余谐带他游览了院内各处殿堂,见过释迦牟尼佛及灵感观音像 ;之后,又游览院后的王羲之墨池。王十朋见涤虑轩十分清静,夜里就住宿在涤虑轩。

 第二天一早,余谐来到涤虑轩,笑着问道 :“龟龄(王十朋字)公昨宵睡安否?”十朋答道 :“未也。”余谐道 :“那么定有佳作了?”王十朋拿出所作的《宿妙智院》递给余谐,其诗曰 :

问讯开山始,于今二百年。

径幽微见竹,社废尚遗莲。

观颂思元老,游庵忆旧禅。

匆匆一宿客,未尽涤尘缘。

余谐看到最后一句,赞道 :“好一个‘未尽涤尘缘’!公之心全在这五个字中了。”到底王十朋有何牵挂呢?原来王十朋一直反对秦桧。秦桧死后,又有史浩等人还把持着朝政,使正直之人无法扬眉吐气,因此王十朋觉得忧虑还是无法涤除。余谐深知王十朋的思想为人,因此赞赏不已。

回去后,王十朋上疏论丞相史浩误国植党、蔽贤欺君等八罪,又论史正志、林安宅罪,这些人皆被罢官。至此,秦桧久塞言路,总算被打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来源:路桥文史丛书 《千年古镇——路桥十里长街》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